1.何谓法律法规
法律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宪法和1986年修改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委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2.法律法规是什么
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纲领,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
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作具体的规定,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或修改。地方性法规由地方各级人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和修改。
规章:包括行政规章和地方性规章。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办制定,地方性规章由地方各级人民(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常常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及适用规定也起法律规范的作用。
3.何谓法律法规
法律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宪法和1986年修改后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委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4.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第四十九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5.什么是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十八条 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第六十八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录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录用或取消录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
6.什么叫法律制度
法律,所指的是一个国家用来规范国家各方管理的一个政策;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因此,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我们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包括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各种制度。
一种良好的法律制度有着3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法律的权威;二是良好的司法官员;三是简单易行的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调整了多少的社会关系,就包含有多少种具体的法律制度:如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教育文化法律制度及狭义的法律制度等。